【非遗动态】染织绣技艺传承与创新设计研修班课程现场(一)

来源:建筑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0-07-24 16:23:08 浏览次数: 【字体:

       7月20日早上9:00,2020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广西少数民族染织绣技艺传承与创新设计研修班项目(以下简称“研修班”)由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俞崧副教授主讲。俞崧副教授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与工艺美术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设计艺委会理事、广西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主持《广西特色旅游产品艺术设计课程研究与实践》、《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生教材编著等科研项目;参与《民族艺术元素与设计教育融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艺术设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广西民族人物形象动画设计及周边旅游产品研发》等科研项目。合著的专著有《艺术田野调查法》、《壮族设计艺术史及其文化研究》等。在课堂开始之初,由广西艺术学院建筑学院景观与建筑系系主任陈建国教授为俞崧副教授颁发研修班专家聘书。

6bf49a5c4f234ce29b9f3ba255fb6ca0.png

陈建国教授为俞崧副教授颁发聘书

       课程由著名画家高更的一幅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去?》引入,探讨非遗传承是一项漫长又艰巨的使命,需要我们的设计师和传承人共同努力。俞崧副教授用极具趣味性的讲课方式谈到:首先“我们是从哪里来?”其实是指向非遗的DNA,要探索非遗储藏的遗传信息。分别从文化基因、材料基因、工艺基因几方面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要如何探索非遗的基因。随后俞松副教授基于行业背景和广西非遗的情况,向大家详细介绍非遗的价值及定位非遗现状,这也是指向“我们是谁?”。最后俞崧副教授讲到非遗的未来,也对应着“我们到哪里去?”,说到非遗的未来是需要活态传承的,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并从中寻找持续发展与创新的灵感与力量。

16abeff8d84c4d25a9123fbf856174f9.png

俞崧副教授正在授课

       最后,俞崧副教授总结到我们做的不仅仅是设计!我们要做的也不能仅仅是设计!我们要聚焦新业态,展望未来。

568db9e22d734d92a268ec9c20e6974e.png

俞崧副教授与学员们大合影

       同日下午由广西艺术学院平峰副教授为我们进行关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联系:节日与人生礼仪的视角”这一主题的授课。平锋副教授是厦门大学人类学博士,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广西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广西“千骨计划”人才项目首批入选者,广西艺术学院南湖青年学者,广西壮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方民族文化等方面研究,代表作有《壮族歌圩的转型与重构》,成果曾获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

       平峰副教授向大家讲述清代汉族节日民俗在广西的传播,以及广西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情况和民族节日习俗,和各民族的非遗传承人讨论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族节日的差异,学员们也分享了自己本民族在进行节日活动中的发生的一些趣事,通过平峰教授与学员们的交流分享,我们了解到广西不仅民族文化丰富,各地区的民族也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和自身优秀的民族特色。

8e393f7beb5d42c8b81bf3b3f652bad3.png

平峰副教授授课现场

e30ab6884a5f4ff28519b48a2c57af00.png

平峰副教授与学员合

       晚上,由亚洲创意商业协会会长、亚洲民艺协会会长、创意商业集团董事长、中国“民艺街“”品牌创办人、黔东南民艺学院理事长兼院长杨仁福基于非遗工坊建设运营与新民艺体验营销,以“新民艺新生活新主流”主题为研修班的学员进行长达3小时的授课。课堂开始之初,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俞崧副教授,也是本次研修班的主持人,为杨会长颁发聘书。

884d38caa015422aa14a65bf4f6c9138.png

俞崧副教授为杨会长颁发聘书

       课堂期间杨会长就一些案列,例如爱马仕打造的中国品牌“上下”,以及杨会长创办的“民艺街 ”等,与学员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与学员们进行了合影。

dad4684cea14499c99465dc475359860.png

杨会长与学员合影





建筑艺术学院

图文:广西少数民族织染绣技艺传承与创新设计研修班项目组

      编辑:李宏雨     校审:谭莎     审核: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