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守正创新】《形态构成》课程改革探索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23 19:42:44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和“双一流”建设,建筑艺术学院积极落实,从本学期起开始实施2021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以“艺工融合”理念进行培养范式革新,开启“一通、二专、三精、四合”的新教学模式,结合“以本为本·守正创新”教学质量年系列教学活动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改革思路

      三大构成作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基础课程,核心内容是对形态元素的抽象化组织,遵循形式美法则与基本构成逻辑,由二维至三维递进并叠加空间、光、肌理等造型元素。传统的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思路易造成基础知识点雷同、教材实践部分枯燥、任课教师变更导致系列性课程连贯度不足等问题。此次课程改革针对产业人才需求,展开基于综合学科艺术思维的新工学创新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考虑以集合式课程模式回应上述问题,对三大构成课程进行系统性整合,以二维、三维空间形态练习为主要训练手段,将形态、美学、空间与专业基础等知识点相关联,让学生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法则和理性的构成表现技巧,培养归纳、概括、总结及理性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增强学习的连贯性思维,构建专业设计的形态构成初步逻辑。

2.课程教学目标

      《形态构成》课程主要通过对各种“构形”方法及“美形”法则进行系统、科学、严格的讲授与理性的训练,使学生理解形态、美学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抽象概括和空间造型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联想力,构建“形与形-形与美-形与空间”系统的思考观念,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是建筑艺术学院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落地实施的第二门基础课,是我院一年级新生接触的第二门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延续,对前、后续课程在知识点衔接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包含了三大内容,包括“形·图底——抽象与具象转换”、“形·肌理——氛围与情感营造”、“形·造型——秩序与自然生长”。在授课过程中,来自艺术学、工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融合了跨专业学科知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形态构成,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

3.课程教师访谈

环境设计专业

涂照权:

       我在课程教学目标基础上,基于“循序渐进、承上启下、包容开放、知行统一”的理念,以“三阶段、三主题、六专题”的模式,分阶段、分层次、分主题、分小组、分方法展开教学,涵盖横向、纵向与立体三个维度的探索发现和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训练,综合了平面、色彩、立体、光影等构成形式手段,兼顾了二维与三维、静态与动态、图像与声音、色彩与光影、语言与文字等的多维表达或展示,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与自学、综合与分析、实践与反思等能力。

     课程以“触·寻·思”为主题,结合“形·型·行”的图形、物型、行为进行思考,以“空间”为主要介质,围绕“物与物”、“物与空间”、“物与人”、“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从空间的分割与组合、高差与层次、比例与尺度、表皮与肌理、连续与透明、视景与运动、主题与氛围等多维度多层次的感知、体验与表达进行循序渐进的展开。

2a4895ce1e354a3c902730153fcbdbed.png

课程作业展示:

第一阶段:“触”—触摸生活,探索发现(横向探索)/第一周

专题一:视像转译

14e51de3d3cf477d8c66f878eca39c7d.png

指导教师:涂照权  学生:杨植宝、周发君

专题二:现物组构

61bde1477f3043bfb8adeee37e0c5bab.png

指导教师:涂照权  学生:黄菊香、孙兴民

第二阶段:“寻”—回望历史,演绎经典(纵向挖掘)/第二周

专题一:绘画转译

37d5f091df7a4afbbab585a40eb0708b.png

指导教师:涂照权  学生:杨植宝、刘翔

专题二:建筑重构

87617111317b404e9e832eea87aa52ef.png

指导教师:涂照权  学生:周发君、容可人

空间光影展示:

4026aa19e1af4ac99d7ae7fd041a1fc6.png

指导老师:涂照权   第一组学生:庞品儿、谢宝霞 / 第二组学生:许贤柔、梁施乐

第三阶段:“思”—创意发想,塑造可能(发散创想)/第三周

专题一:纸语空间

c69285dcfdae4bbea099e81b3cfd5a78.png

指导教师:涂照权  学生:周振昌、王婉婷

专题二:几何空间

7983a8bb83974993819336e393edf378.png

空间光影展示:

55c85000a88d4168af9f2288f3d8baae.png

指导教师:涂照权 第一组学生:李羽佳、梁施乐 / 第二组学生:龙老挑、庞品儿

环境设计专业

肖彬

       三周的形态构成课程包含了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内容。“形”的塑造是贯穿课程的核心骨干,其中包括了形的塑造、形与形的关系以及虚实空间关系等。为了突出环境设计学科特点,在教学和训练中,特别强调了几何抽象性、图底关系和单元的有限重复等内容。

      首先,选择一个物件或者建筑进行形态分析,萃取其中的形式要素和构成方式,结合形式美法则,综合运用形体的分割、组合方式,完成平面构成的作品。第二部分则是在平面基础上向立面进行转化,将平面要素转换成空间要素,完成立体形态的设计。最后要求同学们观察他们设计的立体形态,通过拍摄观察光影变化,赋予形态空间的意义。

8136c9c3ba3c40fba7fe3fde75419457.png

课程作业展示:

1.平面形态生成训练

0cfc60844d5f4cd7a3a813ffc462276c.png

学生:蔡可欣

2.立体形态生成训练

5b5371e77b5d490d897884292374e36a.png

学生:韦馨、严子盈、覃炎延、陆柳竹

50fee9c05fad493eaedae948e92996e0.png

学生:余晓萍

动图展示:

df6edb8424c841f9b0d7ba279d75c781.png

学生:余晓萍

3.空间观察

8926a02ab441481bb9e6da68a8ed3328.png

学生:廖威扬、谭思怡

45ad8bc1affa41fb92186725d68264dd.png

学生:卢莲芝

视频展示:

4bb3381ea89c44c69bb1fdf99d1346c4.png

学生:卢莲芝

风景园林专业

谈博:


在布列松镜头下的世界,人与物都处于熟悉的周遭环境中,从中捕捉到的却是“决定性的瞬间”,这“瞬间”或是特殊意味的生活切片,亦或是随意和偶然,日常空间的不寻常之处逐渐显现出来,将行为与尺度浓缩于造型之中,这亦是我对这门课程“核心”的理解。


基于对课程教学目标及以上理解,我将课程知识以“片段式展开、连续性转译、统合性重构、发散性探索”的方式去组构一个“可游、可居、亦可观”的微观世界,打破形式操作中的“控制线”,让造型语言自行派生,以至于无穷。

“一园一世界”的精神主题以“空间”为媒介,从风物、器物、人文、诗画等多个角度进行观想,或是事件的荟萃,或是记忆的连缀,它们逃离了“范本”的造型世界,是对一件件旧物,一次次欢宴的真实写照,记录着那份“瞬间”。

332fd118fff4425a91034cbffe8c32ee.png

课程作业展示:

1.可游:风蚀洞天·缀之罗缨


洞,其本体并不亦乎,于终点空间本身,洞亦乎于窥其天的探索
洞天的变形,其广袤,包容大自然鬼斧神工,对视觉各种维度的传达
罗缨,缀其各平行世界,相互之间的连续,反复以往,洞悉永恒


03712a94b5a847bb8bd3514b2e0db144.png

视频展示:

f7f7365b6ddf4c8fbc9a3f88fcb22f07.png

指导教师:谈博  学生:杨李

2.可居:丝语·卷绸缎


茧抽丝,丝织绸,以“卷”为建造法,绸卷成筑,筑坡以居
d824525406c84f0ebfb8dd0588a51fa6.png
视频展示:
88442574bbca410abc13c2d5ec24fafc.png
指导教师:谈博  学生:黎馨怡


3.可观:东方·竹韵


      竹有节,节藏空,坐“空”笑看人间烟云,繁华落尽,辽辽天地间,遗世孤傲


f586353bab8e469a8b31e710bc43e19a.png

动图展示:
0a0206179e5840ce804c4e4affbeaf3f.png
指导教师:谈博  学生:曾意恒

风景园林专业

罗瑾:


       形态构成是对以往三大构成设计基础课的系统性整合,强调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中形态的训练,可以分为形态的设计以及构成法则的学习与应用两大块面的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在时间安排上,第一周为形态认知周,重点在于了解形态的概念、特征,了解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掌握形态衍生的操作手法,为下一步创造并运用形态要素进行造型训练打好基础。第二至三周为构成法则学习周,重点在于处理形与形、形与空间之间的组织关系。

      风景园林专业是文化生录取,相较于环境设计以及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学生,风景园林专业的同学具有理论思维逻辑优势,擅长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去衡量以及表达客观世界,在形式思维逻辑方面的训练偏少并且艺术美学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对于对称均衡、对比调和之类的形式美法则以及构成逻辑在接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的引导同学们形成对构成美学的自我认知,我在课程中以方、圆、三角这类最简单的几何形作为造型语言来进行抽象训练,因为这些具有对称轴、对称中心、特殊角度等几何特征强烈的基本形更容易创造组合的切入点。同时我还强调了网格系统、骨架系统的运用,作为一种控制形式的手段,引入几何数列等形式,将空间划分为尺度较小、更加细致,操作度更高的单元,进一步加强形与形组织,形与空间组织的逻辑性,帮助同学们由“有法”进入“无法”。


52d70be7f29b4d9fbbabacf8b491af8b.png

课程作业展示:

形与形的关系

e430fedb61e94c0f9392ec873c9d3549.png
指导教师:罗瑾 学生:李雪露
2dc8f5f4077043a3997587754bbc381b.png
平面网格训练
cb9d918010284cdaa0f1e567f3bcfb22.png
指导教师:罗瑾 学生:李雪露
574d588d1e28491b9fa41da349f764f1.png
指导教师:罗瑾 学生:张智雅

6916dae47367424bbe03448d01e6771e.png

指导教师:罗瑾 学生:方洁、李悦嘉

c591b80c065745fd983481a94a8b53c0.png

结构与装饰

ce00c6cbc08e42d49cc6473a91b6d708.png

空间网格训练(小视频)

e67233441b784dbdaf6175d2db7d7fe5.png


 本课程的教师团队:江波、钟云燕、肖彬、涂照权、骆燕文、谈博、黄洛华、黄一鸿、甘萍、罗瑾、王兆伟(排名不分先后)






建筑艺术学院


作者:谈博、罗瑾、涂照权、肖彬

编辑:覃伶珠

审核:莫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