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守正创新】《艺术表达》课程改革探索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08 20:38:44 浏览次数: 【字体:
1.课程改革思路

      为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和“双一流”建设,建筑艺术学院积极落实,从本学期起开始实施2021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以“艺工融合”理念进行培养范式革新,开启“一通、二专、三精、四合”的新教学模式,结合“以本为本·守正创新”教学质量年系列教学活动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此次教学改革是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创新思维、专业融合为主线,展开基于综合学科艺术思维的新工学创新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研究。通过对设计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融合进新工科的建构理念,拓展专业的创新性内涵。立足于环境设计学科的大框架,融合艺术、设计和数字技术,演化出传统建筑学科的新方向,形成创新的设计课程体系。


2.课程教学目标                  

      《艺术表达》课程主要通过对艺术形式语言构成理论及技能的系统、科学的讲授与训练,使学生理解对象、媒材、技术、情感与观念等之间的关系,掌握艺术形式语言的基本理论和理性形式的表现技巧,培养学生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提高艺术设计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形成“人-物-环境”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观念,建立系统思考与勇于创新的意识,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是2021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落地实施的第一门基础课,是我院一年级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对后续课程在知识点铺垫和思维引导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课程包含了三大专题,包括“观察记录——生活物件的视觉笔记”、“分析图解——生活环境的关系图景”、“叙事编排——生活剧场的戏剧实验”。在授课过程中,来自艺术学、工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融合了跨专业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多样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全面的知识结构。

       此次课程改革是响应新时代下的新业态对知识复合、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是基于在艺术类院校中探索新工科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对新专业、新课程以及育人新模式的探索;坚持融合创新,提倡学科交叉、专业交叉、注重知识的融合,注重培养以能力为导向的综合设计人才。课程中学生富有创造力作品的呈现,反映了该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融合创新理念

      (1)学科融合

      在学校大艺术的背景下,各学科互相借鉴和融合发展。伴随着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寻求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也愈加综合,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艺术创作思维和方式,实现学科的跨界融合,可以产生更为丰富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具表现力和想象力的作品。

      (2)观念融合

      这次改革打破了传统课程知识点较为单一的课程体系,整合素描、色彩等二维表达课程的培养目标,将其内核观念总结、提炼,重新梳理了面向新生的第一堂“基础课”。围绕着相关艺术专业的共性认识,培养艺术综合素质,展开通识性设计基础教学。

      (3)技术融合

      在指导学生作业的具体实操过程中,利用艺术院校的专业优势,融合绘画、平面、数字新媒体等多个艺术专业的特色,引导学生使用素描、色彩、雕塑、摄影、摄像、拼贴及电脑后期软件等多维表现技法,还加入了手机APP、小程序的使用作为辅助,使得学生最终的作品表达丰富有趣。充分体现了观念才是艺术表达的核心,而不局限于技术的表现。


4.课程教师访谈

      环境设计专业

      甘萍:“空间”一直是贯穿在我所有课程里面最重要的主题,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设计课,这始终是我反复强调的基础认知。因此,在大一第一门基础课程,我仍然把“空间”当成最重要的线索,串联起四个周的课程。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我将课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空间探索、空间认知、空间叙事,从这三个不同维度层层推进的引导学生去认识、表现和再塑空间。然后再将每个部分细分,结合相关范例来具体讲解,如何将抽象的空间及空间体验转换到艺术创作。比如空间探索这部分包括:物体的探索、时间的探索、空间的探索,这三个部分是从具象到抽象的逐步推演的。再如在空间认知这部分细分为:素描表达、色彩表达、材料表达,这三者是从单一到多元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除了“空间”这个延续的主题,我还在课堂引入介绍了多种艺术表达手法,包括摄影、摄像、拼贴、电脑或手机后期技术,同时也结合设计史、美术史介绍了多种艺术门类及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从不同阶段的绘画风格到抽象雕塑到实验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等,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帮助他们跳脱应试的单一的对艺术的认知。思维的转变给作品带来的变化是不可预估的,我们会发现,当学生们摆脱了对绘画技法的熟练程度的依赖,尝试用全新的观念和技术来表达的时候,作品的呈现是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个性,帮助他们建立作品的主题性和系列性的观念也是我在这个课程改革里面强调的内容。在教学上,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大量一对一的辅导,根据每个学生的作业特点,有效引导他们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这些独特的艺术审美,从他们第一个作业中已见苗头,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去发现它、引导它、培养它。然后将这些或细微或亮眼的特点,串联在整个课程的每一个阶段的作业中,从而完成有着连续审美和主题的系列作品。

95330930e212466c98ac4702f436ab03.png

课程作业展示 

1ef1931f36824ba882bf8cc41abf66ca.png

指导教师:甘萍   学生:易冰冰

      作品采用了面与线,二维与三维空间的叠加,在平面空间表达了多维的空间感。电脑软件技术的使用,夸张的蒸汽波颜色风格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未来感。

195ff01890b044ebb7a485fce4f6f486.png

601ebb85ebed4b7985ead4193aaa5fcb.png

指导教师:甘萍   学生:黄洋波

      这两张作品是一组用编织手法完成的系列作品,左边这张作品是将梧州的地图分析底图与地形图的编织,形成一种相互交替补充的的形式,右边作品则是这个主题的再深入,通过四种不同的编织方式,将梧州这个空间再细化,重现其历史、文化、建筑、美食。

e73e0776ff7743baa336a0a3d0f0694f.png

指导教师:甘萍   学生:韦胜涛

      四张作品以地方特色建筑为出发点,以从大到小的角度把建筑元素与建筑细节构件进行巧妙的拼合。 

0cbb0a67fd714a1e9bcfe7efefe0c27d.png

指导教师:甘萍   学生:宣柳琳

      作品整体以“新旧”交替对比为主题。用拼贴、素描、水彩、燃烧等综合艺术手法,去表达新建筑的兴起和旧建筑的消逝。

db1a29e95da14a0eaabe432598450a96.png

171bdfe3918648cfbe42aae00fc1b638.png

指导教师:甘萍   学生:牙桂廷聂仕好

      这两组作品都是在表达空间,线条和颜色都在强调空间的趋势,营造了超现实感的画面。


      黄一鸿:艺术表达是2021级新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学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课程主要是围绕空间展开的,包含三个阶段:空间体验,空间认知,空间探索。在过程中穿插一些图形联想、作品汇报、手账记录校园生活等游戏式的课堂训练,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大家的参与性。

      第一阶段,是对空间中“物品”的观察。引导学生系统的去认识空间中事物,不仅停留在能看得见的内容,还包括平时我们容易忽略的细节,观察人与物与空间的关系,什么人在什么样的空间,使用什么样的物品,以及使用情况如何等,并且把观察发现的结果进行艺术的表达。这个阶段主要以徒手表现为主。以往的徒手表现课程更加注重表现的技法,而在这次课程更加注重徒手表达的功能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表达的能力,以及系统的思维方法。

      第二阶段,是对空间的观察。通过对空间体验和感受,记录特定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人群分类和活动特征等,记录任何你发现的信息包括声音、气味、光线、材质、肌理等,然后把观察的结果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对空间的主观体验,记录和分析,逐步过渡到理性的认知,最后把你发现的信息做一个艺术化的呈现,完成一张概念的城市空间地图,这个阶段艺术表达更多是作为一种空间认知和分析的工具。

      第三阶段,是对空间的探索。这个阶段是一个半命题式的创作,要求同学从中国传统的诗词、小说、绘画中提取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词,然后围绕主题词收集图形元素,进行主题空间构成的探索实验,表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概念空间。主题和空间、形式和内容、文心画境要能相通,运用写实或写意,进行图象文本叙事编排。

      在表达过程中主要运用绘画、拼贴等综合手段和综合材料。运用一些传统绘画的空间构成方法,如反透视、反空间的手法,多重地面的衔接、空间的嵌套和折叠,以及时间和运动的表达等。各种类型图像相互交织和嵌套,有经典建筑、城市空间、景观地理、传统元素符号等形成一个虚拟的图像叙事系统,进行主题空间探索的艺术表达。


c97a3cfc04b94f20a67e13e499c3bb62.png

课程作业展示

bc187d0c4a804b24829aadf515f13a72.png

指导教师:黄一鸿   学生:石晓珊、朱株莹、王惠萍、吴彦璇、黎馨怡、杨李

      上图为第一阶段对空间中“物品”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9d3806b5bbf043e19659ac782c06901f.png

指导教师:黄一鸿   学生:朱株莹、韦砚荣、曾意恒、陈田田、唐珍星、陈雅静

      上图为第二个阶段对空间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cfe98cd34e434aeda4a4cfc43b6b5cdb.png

指导教师:黄一鸿 学生:王惠萍、朱株莹、陈雅静、杨李、黎海欣、石晓珊、王棋韵、曾意恒

      上图为第三个阶段进行主题空间探索的艺术表达。

 

      风景园林专业

      骆燕文:我所授课的对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大多没接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相对艺术生来说缺少一定的美学绘画基础能力。课程开始很多同学都会因为自己没有学习过素描和色彩而向我表达可能做不好作业的焦虑。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方案。

      首先我明确这门课要提高他们对艺术表达的兴趣、增强对专业学习能力的自信心;其次在能力培养上,我更强调培养他们的事物观察能力、理性逻辑的创新设计思维、以及多元化作品表达技巧,并不过于强调对绘画技巧的要求。授课内容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物体的创意记录,训练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其次是黑白灰空间表达与色彩空间表达,最后是综合训练,对物体+空间+人的活动进行故事编排。

      物体的创意记录,训练学生观察身边事物,洞察事物的变化规律,同时引发学生对艺术表达的兴趣。鼓励学生可以采用拼贴、色彩绘画、涂鸦等各种表达方式对物体进行创意组合,或对物体变化过程进行记录。

      黑白灰空间表达与色彩空间表达,提高二维空间表达能力。逐步扭转学生思维,让他们从自由感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理性并带有逻辑的思维方式来设计空间。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原生的设计思维方式是感性且自由的,因此空间表达往往会非常具象,缺少理性且带有逻辑的方式进行抽象表达。刚开始学生们觉得很难,无从下手,经过与学生多次的讨论,大家的作品慢慢得到优化。

      综合前面所学,对物体+空间+人的活动进行故事编排。本周课程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要求学生进行系列性的故事编排,要有主题思想、有环境场景、有人或物体活动。在授课过程中会针对学生的设计作品,引导他们去分析国内外相关经典设计案例进行解读,让学生从优秀作品中吸取优点进行创作。

4c13e565e870408c8095cc3408e72e68.png

课程作业展示

ca22f21d91374c50b8dabb3d2b8a908f.png

指导教师:骆燕文      学生:董芸

      采用拼贴结合手绘的方法进行作品表达,展现古色古香的庭院风光和一种让人感到惬意的氛围:亭苑深深,葱葱茏茏,男子在吟诗作对,女子们巧笑嫣然聚在一起聊聊趣事。

87e7ab03b636477ea5902e52660b16c8.png

指导教师:骆燕文      学生:曾丽洁

      这个系列作品是对最钟爱的三个朝代的城市景观拼贴,分别是宋朝、明朝和清朝。首先通过整体色调和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表达出不同朝代的城市景观;其次添加身穿具有各朝代服饰代表性的人物在其中,从而更凸显出朝代的变化;最后“圆”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以圆形图片作为每幅图的背景,将鲜明的色调与古风城市融合,古代与现代的艺术碰撞,最终呈现出这一系列作品。

eb525cd1aba746449be827757f1deaed.png

指导教师:骆燕文      学生:龚诗茹

      本作品表达的主题是:浑浊的世界,虚荣作响。贪婪就像一个漩涡,有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人被世俗所迫,被一双无形的双手推进其中。贪婪是最大的贫穷,贪婪者终将一贫如洗。作品反映人的欲望,用以警醒世人。

a28c2b7267dd4dd6bdba7e044d532d69.png

指导教师:骆燕文      学生:张槽骏聪

      由于人类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可自然生物的空间被我们压占的越来越少,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发激化。所以,我们在享受的同时,可否抬头看看被黑色笼罩却渴望着光明的自然之空?


      艺术与科技专业

      黄清穗: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并结合艺术与科技专业的特点,我将这门课程规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介绍艺术门类的特性和异同。从美术、雕塑、影视、舞蹈、音乐、互动、语言、肢体、文学、哲学、行为、表情、游戏等十余个门类一一向他们打开全新的艺术大门。

      第二阶段:解析表达的方式。我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逻辑、情绪、图像、代码、语言为媒介,使他们重新整理五官与思维传达方式。

     第三阶段:融汇和创作。作为“艺术与科技”专业学生,要用跨界思维、开源思维和融通思维学习“艺术表达”这个课程。

四周的时间,学生们创作了多幅多组具备探索精神和试验实质作业和完整作品,掌握了逻辑梳理、头脑风暴、线性叙事、创意呈现、作业提报等技能。艺术与科技是未来的融合方向,包含了一切艺术和一切科技,当然也包括了设计和自然,这个课程能给他们很好的基础。

a873e3b2856c4e3187cae6050d067b2d.png

课程作业展示 

fe16afca4fee4d6799a171ec26e25497.png

指导教师:黄清穗   学生:阳佳雪、丁袁新

      文字的各式载体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从古至今的书写方式各式各样都凝聚着历史传承,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了解纸的前身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信息载体的未来。

2a27894883f94d73b2ad321fedc65fce.png

指导教师:黄清穗   学生:卢祈祯、覃莉云

      华特·迪士尼:“我希望人们能感受到迪斯尼的动画是永远可以温暖人心的故事。”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迪士尼寻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50135549ebe84d65aa25127f99d89bfb.png

指导教师:黄清穗   学生:范森涛、 李振杰、 谭兮玥、 李迪秀

      绿代表着生命,我们对绿进行思维扩展,以海洋与浮冰的方式,记录思维扩展的过程,我们提取其中关键要素,提出三个方案,呼吁人们要重视生态问题,共同保护我们所热爱的家园。

a1406ad2223d4629a62bc5eadea3ecea.png

指导教师:黄清穗   学生:陈佳和


     我想把我的国庆精彩时刻分享给大家,只用照片和文字却装不下这种精彩和喜悦感,所以在平面的排版中采用了一些带有互动性的立体小机关,来增加手账的趣味性和互动感,也能彰显生活有趣的精彩点。

      本课程的教师团队:钟云燕、黄洛华、黄清穗、涂照权、文东海、黄一鸿、林雪琼、王兆伟、骆燕文、陈浅予、甘萍(排名不分先后)。

1699c05c035c409787c94c0d9fff8cdc.png

本课程的教师团队在进行集体评图



建筑艺术学院

作者:甘萍

编辑:覃伶珠

审核:莫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