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建筑现象学”2018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印尼玛拉拿达基督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联合设计交流工作营顺利举行
2018年5月27日至6月1日,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印尼玛拉拿达基督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联合设计交流工作营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广西艺术学院主办,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承办,邀请了印尼玛拉拿达基督大学Krismanto教授作为主讲嘉宾。
5月28日上午,联合设计交流工作营第一场讲座《现象学介绍》在相思湖校区人文楼4512教室拉开帷幕。设计交流工作营项目负责人环境艺术系莫敷建主任首先介绍了活动内容和流程,接着印尼玛拉拿达基督大学Krismanto教授进行了现象学介绍,并对印度尼西亚的现象学研究进行了描述。
Krismanto教授进行现象学介绍
Krismanto教授与设计交流工作营师生合影
28日晚,第二场讲座《文化遗产》在相思湖校区人文楼4101教室举行,由建筑艺术学院国际交流负责人莫媛媛主任主持,印尼玛拉拿达基督大学Krismanto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眼中的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人造遗产、自然遗产。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Krismanto教授认真的一一做了回答。
Krismanto教授文化遗产讲座
莫媛媛主任主持发言
Krismanto教授与广西艺术学院师生合影
29日,第三场讲座《建筑现象学》在建筑学院拔尖班4512教室举行,由环境艺术系涂照权老师主持,印尼玛拉拿达基督大学Krismant教授从我们对三维空间形成的理解出发,围绕建筑现象学的一些重要思想家,如诺伯舒尔茨、大卫·西蒙、托马斯·本·史蒂文森、米歇尔·林考特、尤哈尼·帕拉斯玛、斯蒂文·霍尔等的理论展开梳理,使学生们对建筑现象学的概念、特点有了清晰的理解。随后,Krismant教授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去运用现象学方法来分析和思考建筑与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了热烈地讨论交流。
Krismanto教授对建筑现象学进行深入讲解
Krismanto教授对建筑现象学进行深入讲解
5月30日至6月1日,建筑现象学交流学习工作营进入实质考察与设计阶段,30日,印尼玛拉拿达基督大学Krismanto教授与建筑学院师生一行赴广西横县李萼楼庄园田野调查,对广西横县清代民李萼楼庄园的建筑及规划现状进行了全面考察。环境艺术系边继琛老师与贾思怡老师分别结合广西民族和建筑文化特色进行解说,共同探讨中印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主题。考察期间,当地管理者给大家讲解了李萼楼庄园的建造历史。设计交流工作营小组分别对李萼楼庄园的建筑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建筑形制及人的身体与环境的互动等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记录和测绘。
广西艺术学院·印尼玛拉拿达基督大学联合设计交流工作营师生合影
边继琛老师根据广西建筑特点进行解说
贾思怡教师根据广西建筑特点进行解说
工作营小组成员进行考察、记录和测绘制
5月31日、6月1日,设计交流工作营进入设计设计与成果汇报。涂照权老师结合广西民族和建筑文化特色开展研究,围绕跨域设计,探讨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主题进行主持。建筑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在项目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田野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设计,分别从建筑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建筑形制及人的身体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发现问题,并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筑艺术学院学生在文化交融的教学模式中运用建筑现象学中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思路,进行创作,提出了解决设计方案。最后,实践工作营举行终期评图陈述和闭幕式,陶雄军院长为Krismant教授颁发了证书,Krismant教授为设计交流工作营小组的成员颁发了证书。
Krismant教授进行评图
工作营小组成员进行设计方案汇
陶雄军院长为Krismant教授颁发证书
Krismant为设计交流工作营小组的成员颁发证书
Krismant与设计交流工作营小组的教师及成员合影留念
“建筑现象学”2018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印尼玛拉拿达基督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联合实践工作营为期6天的活动圆满落幕。本次工作营活动围绕学术讲座、文化考察、设计实践三个环节逐层展开。 两校联合工作营以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姿态打造国际教育与交流平台,是我校教学改革和建筑艺术类学科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东盟艺术类大学教育合作的一项创新实践,更是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协同育人务实合作的具体体现。印尼玛拉拿达基督大学Krismant教授期望在今后能够加强互访、共享仪器设备、合作承担科研项目等,以达到学生多元学习、科研合作、共同发展的目的。
这次活动,广西艺术学院与印尼玛拉拿达基督大学实现了跨国度、跨地域、跨文化、跨学校、跨专业学习交流碰撞,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呈现出对文化、语言、思维等领域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特点的教学尝试,是广西高校与东盟国家联合教学新尝试、新起点。
建筑艺术学院新闻信息部
供稿:杨娟 摄影:杨娟、王兆伟 编辑:刘研 审核:陶雄军